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十二)
第十二讲 记账基础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妈妈说:今天给你们上最后一课,涉及到理论问题,会计没有理论作指导,好比盲人摸象,只知道局部,不知道整体。会计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有了理论才能将一些问题看透彻。其实,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也是遵循会计理论的。今天不多讲,只讲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的两方面理论问题,就是记账基础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有两种:
一、权责发生制
是指一项收入或费用及其相关资产、负债的确认,不是以货币收入为前提,而是以相关权利或责任发生为前提。凡是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是否收付货币资金,应作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归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发生收付货币资金,也不作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
例:销售一笔商品,虽然暂时没有收到货款,但是,销售方义务已经履行,对方承诺付款,在销售时作收入入账;又如:预收一笔销货款,销售方没有发出商品,客户也没有验收,在预收货款时暂时不能作收入入账。再如:企业耗用供电公司电费,月末尚未支付给供电公司,在每月计算成本费用时,就要计提出来,摊入成本费用之列,以后办理支付手续。
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是:企业日常收入和费用的账务处理
二、收付实现制
是指一项收入或费用及其相关资产、负债的确认,以货币收入为前提,实际收到货币才确认为收入,实际支付货币才确认为费用。例:财政拨款只有到账才能作收入入账;行政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支付费用,如支付水电费,只有在办理支付时才能作支出。
收付实现制的适用范围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日常预算收支业务的处理和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会计信息,为经济社会服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符合原则规定,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企业本身都是有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清晰性
清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二是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入门会计课就讲这多,以后就靠你们自学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希望你们比翼双飞,学习、工作两不误,早日成为会计高端人才。”妈妈的结束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崎岖而又光明的大道。
连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