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五)

第五讲  学做分录(二)

妈妈说:今天讲购销业务,这是一个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活动。

公司开始进入经营状态,首先要购买货物。商业企业购买的货物多种多样,目的是分散销售给消费者;工业企业购买货物是作为材料,要加工成产品后再卖出去。

购买货物涉及到“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科目,付款要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提前付款要用到“预付账款”科目;如果货款暂时没有支付要用到“应付账款”科目。销售商品或者产品,对外提供劳务(如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要用到“主营业务收入”,收到营业款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提前收到货款要用到“预收账款”科目;如果货款暂时没有收到要用到“应收账款”科目。

购进业务

先讲购进货物怎样做会计分录吧!

假如某商业企业购进一批家具,发票价款(含税)是30000元,其中写字台10000元,办公椅5000元,档案柜15000元。商品经过验收已经入库,货款通过银行支付。该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做进项税的抵扣,所以,厂家开的发票即使是增值税发票,也不能抵扣。

“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我追不急待地问。

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商业企业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界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这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很简单:

借:库存商品——写字台   10000

                 ——办公椅   5000

                 ——档案柜   15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这里“写字台、办公椅、档案柜”就成为了“库存商品”的明细科目。假如上述购进商品暂时没有支付,或者根据合同延后支付,则“贷方”为“应付账款”科目。

家具运来了验收入库后,又用现金支付运费500元。

再做付运费的分录:

借:销售费用——运杂费   500

   贷:现金   500

商业企业购入的商品,在入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挑选整理费用合理损耗等,为了简便核算直接计入销售费用,不摊到库存商品价值中。

再一个工业企业购进原材料的例子:

某工业企业向红光工厂购进原材料一批,不含增值税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其中:聚丙烯80000元,聚乙烯2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该工业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

“什么是一般纳税人?”我又追不急待地问。

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可以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所列增值税款可以在销售商品、产品的增值税中抵扣。

上述业务会计分录是:

借:原材料 ---聚丙烯   80000

               ---聚乙烯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应付账款---红光工厂   117000

这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是要在销售商品、产品的增值税中抵扣的税款,故记在“借方”,相当于“应交增值税”的减少。“应付账款”是往来性质的负债科目,一般按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以便于今后与对方结算。“应付账款”形成增加记“贷方”,如果支付了则记“借方”。上述款项在15日后支付,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红光工厂   1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接上例,上述购进原材料支付运费2000元,怎样作会计分录呢?

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运费要计算税款扣除额,扣除率为7%。2000元应扣增值税为140元。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运费要摊入原材料成本中,可以按重量摊,也可按购买价款摊。上述要摊入原材料成本的运费是2000元减去140元,等于1860元。现在我们按价款分摊:

分摊要先计算分摊率,再计算分摊额。

分摊率=要分摊的运费/总价款=1860/100000=0.0186

分摊计入聚丙烯的运费=聚丙烯的价款*分摊率=80000*0.0186=1488(元)

分摊计入聚乙烯的运费=聚乙烯的价款*分摊率=20000*0.0186=372(元)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聚丙烯   1488

             ---聚乙烯   3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0

   贷:银行存款   2000

另外,企业还有购进周转材料的业务。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且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建筑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购进的核算方法与原材料相同,只是要设置“周转材料”科目。

销售业务

接下来就是销售了,妈妈继续讲:

凡是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都要计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如一般税率17%,优惠税率13%,一般出口商品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是3%。增值税是价外税,我们出具的发票上面的大写金额是含税价,也就是说货物的价格当中包含了增值税。我们计算营业收入应是不含税的,如果我们开具给客户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标明了不含税价款和增值税额,能直接计算营业收入;如果我们开具给客户是“增值税普通发票”或者有些零售业务没有开发票,因此我们计算营业收入的时候,要把真正的不含税收入换算出来,这个公式是这样的:

一般纳税人不含税价=含税价格/(1+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价=含税价格/(1+征收率)

假如某工业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销售塑料制品一批,给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价款200000元,其中塑料盆120000元,塑料桶80000元。增值税额34000元。产品已经发出,货款收到117000元,余下货款约定在下月初才能收到。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00

      应收账款---某客户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塑料盆   120000

                          ---塑料桶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这里“应收账款”在以后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再举一例:

某小超市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本月零售商品收取营业款52530元(含税价款),包括开具发票收入和未开发票的收入,每日收入款项及时存入银行。

先计算不含税价款:52530/(1+3%)=51000(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253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530

一项销售业务在什么时候反映营业收入呢?《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规定的:

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销售商品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4)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5)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6)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的商品作为商品销售处理,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7)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在分得产品之日按照产品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这里关键把握好商品或者产品已经发出,再考虑不同的结算方式,有的同时收到款项要作收入,有的即使暂时没有收到款项,但有相关合同和客户收到货物的证明也确认为收入,具体操作还需要你们到企业去体验。

一项劳务业务在什么时候反映营业收入呢?《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规定的:

小企业提供劳务的收入,是指小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的金额为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应当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本年度的提供劳务收入。

这里关键是把握好相关劳务已经提供,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为什么跨年度的劳务没有全部完成也要计算收入呢?因为会计要计算一个年度盈亏情况,有些跨年度劳务工程实际上客户已经预付款项给我们了,我们也完成了部分劳务工程,合同总收入已经确定,我们可以用已完成劳务工程量占全部劳务工程量的百分比确认收入。

连载链接: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一)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二)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三)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四)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五)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六)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七)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八)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九)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十)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十一)

听妈妈讲那会计的事情(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