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视野征文]遇见未知的自己

题记: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序中说过,生活上的起伏和冲击,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也随之展开,多么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己呀!

2013年,我无法淡定的一年,无奈的选择,意外的收获,真切的期待,此起彼伏,充斥我的生活,敲打着我的心灵,感叹流年岁月,我遇见一个陌生的自己。

今年,一次偶然机会,我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上海之行。大上海,在我的记忆中变得真实起来,人多,楼高,陌生的街道,车来车往。置身于其中,城市之大,自己之小,油然而生。记得一幅对联很有趣,和上海有关,上联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家乡有位牛人对出的下联是“下陆采矿机,矿采陆下”,令人称奇。

经朋友介绍,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公司规模不大,多元化格局,主业板块上市。上班当天,出现了意外。完成入职培训后,HR带我会见中心总经理。总经理个头中等偏上,西装革履,白色衬衣很亮眼。他微笑地和我握手,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彼此寒暄了几句,他介绍我和其他同事认识,接下来安排我的工作。没有想到,他安排的工作是运营管理,我愕然,这才想起应聘时,我们聊的是运营。而之前与HR谈的是审计。后来,总经理找HR协调,结果可想而知,我被正式转岗了。

办公室挺宽敞,绿色盆景,生机盎然。五彩油画,端庄高雅,诺大的办公桌,摆放着一部电脑和两部话机,显得空落落的。我独自在办公室徘徊。未来的工作,充满未知,充满变数,是应对还是退却?审计,驾轻就熟,再次提升,空间不大;运营,略懂皮毛,要去掌控和操作,差距不小……。运营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会。考虑再三,我接受了新工作。因为我清楚,管理原理是相通的,我缺的是专业知识。

接下来,我制订了工作计划。第一,熟悉、了解和学习公司以前运营管理方面的制度、文档。其次,和运营人员,特别是运营副总,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再次,恶补运营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最后,实地调研。以此建立起我对运营管理的初步模型。

文员给我找来了制度和相关资料,也按我的要求,发来了电子版文档,看着办公桌上厚厚的几叠资料,看着电脑里诸多的电子表格和文档,我突然感到一阵茫然和无助。6月份,上海是出奇的热,说是60年不遇。恰好公司办公楼装修,空调无法使用,靠着一台电风扇,在办公室,我是经常坐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夜以继日,翻看资料和书籍,查找网页,成了另类“宅男”。幸好公司提供了宿舍,离办公楼不远,上下班很方便。这期间,我接触到pdca循环,swot分析和Gantt chart。结合到自己的经验,对运营管理流程、表单进行了梳理,发现前期的档案资料残缺不全,一些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运营基础数据缺失等等。看来,集团运营基础工作还得改进。

工作之余,我有意接触公司员工,聊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话题,增加对公司文化的认识。出于职业习惯,我对审计很关心,碰到审计副总和审计人员,总要和他们多聊一会儿,虽然存在分歧,但能找到共鸣,有点小媳妇回娘家的感觉,心里不时地浮现出一个念想:重回审计。也许,人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为了更多地了解集团运营管理现状,我找到运营副总谈过几次,就工作流程,工作重点难点等事项进行了交流,我明显感觉到他的抵触情绪。事后才了解到,总经理对他的工作不满意。之后,我还找过总经理,听取他关于运营管理的想法、看法。结合到他们的谈话,我简要梳理出工作流程,工作重点,关键事项和时间节点等等。而对一家子公司的实地调研是我近期的工作任务。

子公司领导大多是公司高层或元老,对于集团的工作检查,特别是检查组有新入职的员工,总是特别照顾,酒席就是一个好场所。酒席上,喝酒是“硬指标”,不喝酒你过不了关,要喝,而且要喝出气氛来。在这种场合下,我喝醉了,只是装着没事,回到酒店房间,便吐得一塌糊涂。第二天,工作照常开展,虽然脑袋有些不好使,为了赶时间,晚上还得加班。调研工作按计划完成,在返程的路上,听同事说,前任总经理因工作调研被辞退,至于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我却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凶险。

时间过得很快,半年经济工作会要召开。提交各子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评审、考核资料,是我入职后要交的第一份重要答卷。考虑到工作分工,运营副总提议我负责一家子公司,其余的他负责。我没有说什么,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家子公司的工作难度最大。接下来的是,资料审阅,数据复核,现场察看,人员访谈,电话沟通,忙得不可开交。一周后,预备会议召开,我和运营副总就各自的工作向总经理作了汇报。汇报之后,总经理分别作了点评,他很认可我的工作,意外的是,会上他把所有子公司运营考评工作安排我汇总、修改和补充,运营副总被冷落一旁。当时,我甚至产生了错觉,我工作不到两个月啊。但是,我清楚这段时间的付出。2天后,运营副总和我交接所有工作,一周后,他被调到子公司部门任职。他的调离,我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是喜是悲,我不清楚,这就是现实,我必须面对。

公司四周环境幽静,树木葱郁,是散步的好去处。新装修的办公大楼焕然一新,在这里,即将召开集团年中工作会,其中的一个重大议题是集团组织架构重新调整。我又将面临着什么呢?在等待、期待中,会议如期召开。集团两个中心进行了合并,我的职位没有变动,但是,总经理换人了,我将迎接新任总经理。

重组后的部门面临着定编定员,工作流程整合和制度修订等大量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理顺管理,整合资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

任命文件宣布的当天晚上,新任总经理组织开会。他身高1米8以上,体态发福,肥头大耳,颇有大将风采。之前,和他打过一次交道,工作看起来挺忙的。会上,大家简要地自我介绍,接着他根据会议精神,布置工作。意外的是,他把定编定员,工作流程整合和制度的修订等事项安排我牵头负责,而且要求三天之内拿出初稿。我心里冒汗,这怎么干?不知道他是信任我,还是……

顾不上太多,我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自己干什么,配合的人员干什么。一个中心下设四大部门,业务各不相同,如何根据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要求,来编制定编定员、优化和整合工作流程和修订相关制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安排,令我无语。我除了加班之外,别无选择。三天后,我终于完成了初稿,并将它发送到总经理的邮箱。不得不说,日子是熬过来的。

第二天上班后,我被叫到总经理办公室。他板着脸,极其严肃地对我说:“你看看,工作太不认真,太不认真”。他把打印的文稿丢给我。我脑袋“嗡”的一声,脸在发烫。“重组后的部门名称都没改过来;这个文件标题分行有问题,应该在‘管理’之后分行……”他补充了一句,很生气地。

工作没有借口,有了这次教训,我不敢大意。他非常注意细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除了他提到的修改部分之外,我还核对了职位称呼,标点,字号等,再次将文档发送到他的邮箱。晚上,接到他的电话,里面传来雄浑的男高音:“这个职称称呼有错误,那个文件字体不对……”我听不下去,我说:“对不起,领导,我把公司最新的任命文件和公文处理规定发给你,你自己看看吧”。我挂断了电话。一个人不怕多做事,就怕不理解,不包容。

再次见面时,他客气多了,脸上有笑容了,不过,我们都回避之前的不愉快。后来,我们工作联系、接触多了,彼此之间的疙瘩逐渐消散,我的工作态度和业务得到了他的认可,特别是三季度总裁办公会的圆满召开,集团运营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完成超预期。除了工作,我们偶尔交流生活上的话题。

正在这个时候,审计副总离职了,毫无先兆。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我了解到,他在公司干得不错,人缘挺好。公司的这个空缺,让我又想重操旧业,毕竟这是自己的强项,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于是,我向总经理提出了我的想法,他说,只要运营负责人招聘到位后,你可以回到审计岗位。但是,这个期间,你除了负责运营管理,还得给审计提供工作指导。

时值冬季,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外,照射到办公室。这个时候,我喜欢躺在办公椅上,闭上眼睛,沐着阳光,感受着太阳的气息。偶尔,泡上一杯茶,品上几口,茶香四溢,清香扑鼻,令人微醉。

三个月过去了,运营负责人一直没有招到位,我曾问过总经理,他说要么看不上;要么看中的人,要求的薪酬太高。他还说,面试人员时,他总拿我作参考、对照,达到我的标准才录用。我勉强笑了笑,我知道他想在这个岗位上留我,虽然工作得到他的认可,但是我在这里似乎找不到支点,来支撑起我的信念,我原本的自己。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我知道,有些情况我们没法选择,只有付出努力。记起初中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只求耕耘,不问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视野注:本文为中国会计视野论坛职业规划版“2013,属于会计人的辛苦与乐趣——写下会计人的2013”征文活动,获得二等奖的文章。